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賴玟茹報道 2023年01月29日
國外近日一篇研究顯示,老年人觀看了負面情感的影片後,會改變大腦的靜息狀態網絡,研究認為這些變化與反覆回想過去的事(又稱反芻性思考)有關,台灣專家認為此研究仍有許多限制,因果關係仍待進一步驗證,有專家建議,多觀看正向勵志、歡樂影片,增加擔任義工等社會參與活動,及透過正念練習的方式,都能幫助維持健康大腦並創造幸福人生。

國際期刊《自然老化》(Nature Aging)2023年初發表最新研究,實驗分別讓年輕人與老年人觀看正面與負面的影片,包括高情緒張力和低情緒張力等影片內容,影片結束後記錄靜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檢視大腦是否可以快速恢復到一般狀態。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觀看別人受苦等負面情感的影片後,會改變大腦的靜息狀態網絡在調節情緒,及恢復機制,研究認為這些變化與焦慮、消極想法,以及反覆回想過去的事(又稱反芻性思考)有關。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台灣專家解析這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副教授張芸瑄認為,這種情況通常與憂鬱及焦慮症狀表現有關,過去探討高齡化的研究發現,高齡者在生理、體力、認知功能以及腦結構網絡等都受到老化的影響,而這篇研究特別著重老年人的大腦靜息狀態網絡與負面社會事件的相關性。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張玉玲指出,過往研究常只著重探討觀看負面影片「當下」對老年人的影響,此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有高焦慮或反芻思考特質的老年人在接收到負面訊息後,大腦可能會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平復至平常狀態;如果接收到中性的訊息,老年人則會比年輕人的主觀報告有更多的正向感受。

張玉玲表示,此結果有助於了解一般健康高齡者在情緒慣性的神經機制,也可能在未來開創出能早期偵測神經退化族群的方法。

雖然研究探討的議題很重要,但研究仍有許多限制。台北醫學大學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徐慈妤認為,研究在統計方法與功能性造影上,仍有諸多原因不明確的問題尚待釐清,包括,研究者有違反統計使用原則的疑慮(p-hacking)。

張芸瑄表示,研究結果直接推論年齡與面對負面情緒事件的反應、恢復能力較有限,這之間的因果關係仍需要後續實驗的驗證。

徐慈妤說,老年人或年輕人都有大腦恢復力的問題,雖然年紀增加可能會影響生理結構,但過去研究也顯示運動和各種動腦活動可以促進大腦活動,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最重要保持健康大腦的方式。

張玉玲建議,減少觀看網絡的負面影片或資訊,多接觸正向內容,如觀看勵志與歡樂影片、擔任義工等社會參與活動,或是透過像是正念練習的方式,都能幫助維持健康大腦並創造幸福人生。#